範疇三碳排放及數據管理是主要難點

台灣企業推動SBTi面臨諸多挑戰 範疇三碳排放及數據管理是主要難點

賴俊谷

5/1/20251 分钟阅读

green trees on the forest during daytime
green trees on the forest during daytime

台灣企業在響應全球淨零趨勢,導入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(SBTi)的過程中,正遭遇多方面的挑戰。其中,最為突出的困難點在於範疇三(Scope 3)溫室氣體排放的盤查與管理,以及基礎數據的收集與品質確保。此外,SBTi標準本身的複雜性、內部資源與能力不足,以及供應鏈議合的難度,也是企業在推動SBTi時需要克服的重要障礙,可能的挑戰有:

  1. 範疇三排放的複雜性: 範疇三涵蓋了企業價值鏈中非自有或控制來源的所有間接排放,範圍廣泛且數據分散,包括原物料採購、運輸、產品使用及報廢等。這使得企業在識別、量化和追蹤這些排放時面臨極大的複雜性,尤其對於供應鏈遍布全球的大型企業而言,更是巨大的挑戰。許多企業反映,難以取得供應商可靠的排放數據,是導致範疇三盤查困難的主要原因。

  2. 數據收集與管理: 執行SBTi需要企業建立一套嚴謹的溫室氣體盤查系統,並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。然而,許多台灣企業,特別是中小企業(SMEs),缺乏專責的永續部門或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力,導致數據收集過程依賴人工、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。不同部門間的溝通協調,以及缺乏標準化的數據格式,也增加了數據管理的難度。

  3. SBTi標準的理解與應用: SBTi為確保減量目標的科學性,訂有詳細的準則與方法學。對部分企業而言,要充分理解並正確應用這些標準,以及選擇適合自身產業及營運模式的減量路徑(如絕對基礎法、物理強度法等),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專業資源。SMEs由於資源限制,在理解和導入SBTi標準時面臨更大的挑戰。

  4. 內部資源與專業能力不足: 推動SBTi需要企業投入人力、物力和財力。許多企業缺乏具備碳盤查、碳管理及SBTi導入經驗的專業人才(俗稱「綠領人才」),需仰賴外部顧問協助。對於SMEs而言,這方面的資源限制尤為明顯。

  5. 供應鏈議合的挑戰: 範疇三排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供應商的減碳行動。企業需要與眾多供應商進行溝通議合,要求其提供排放數據、設定減碳目標甚至執行減量措施。這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議價能力,對於議價能力較弱的企業而言,推動供應商減碳是一項艱鉅的任務。

內部溝通與利害關係人議合: 導入SBTi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工作,更需要獲得企業高層的支持以及跨部門的協作。有時,企業內部對於減碳目標的必要性或執行方式可能存在不同意見,需要花費力氣進行溝通和協調。與外部利害關係人(如客戶、投資人)溝通SBTi目標與進展,也需要透明且有效的資訊揭露。

面對上述挑戰,許多企業也積極尋求解決方案:

  1. 尋求外部專業顧問協助: 許多企業選擇與具備碳管理及SBTi輔導經驗的顧問公司合作。顧問公司可以提供專業的知識和工具,協助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、範疇三數據計算、SBTi目標設定與提交,並提供減碳策略建議,有效降低企業自行摸索的時間和成本。

  2. 建立內部能力與人才培訓: 部分企業意識到長期能力建設的重要性,開始投入資源培訓內部員工,使其具備碳盤查與管理的專業技能。透過內訓或外部課程,提升員工對SBTi的理解和執行能力。

  3. 導入數位化工具與碳管理平台: 為了提升數據收集和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,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導入碳管理軟體或數位化平台。這些工具可以協助企業自動化數據收集、進行排放計算與分析,並追蹤減量進度。

  4. 加強供應鏈議合與協作: 企業透過建立供應商行為準則、舉辦供應商說明會、提供減碳技術支援或共享最佳實踐等方式,鼓勵和協助供應商進行碳盤查與減量。與重要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,共同推動價值鏈減碳。

  5. 善用SBTi為SMEs提供的簡化路徑: SBTi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相對簡化的目標設定流程和要求,降低了參與門檻。台灣的中小企業可以善用這一機制,逐步邁向科學基礎減量目標。

  6. 加強內部溝通與高層支持: 企業透過成立永續委員會、定期向高層匯報減碳進度等方式,確保SBTi推動獲得足夠的內部支持。同時,加強跨部門溝通協調,形成全員參與減碳的文化。

  7. 參考同業經驗與最佳實踐: 台灣已有許多企業成功導入SBTi並設定減量目標,新加入的企業可以參考這些先行者的經驗,學習其成功模式和應對挑戰的方法。

總體而言,台灣企業在執行SBTi的過程中,雖然面臨範疇三盤查、數據管理等諸多困難,但透過尋求專業協助、強化內部能力、善用科技工具以及積極與供應鏈合作等策略,正逐步克服挑戰,穩健地朝向科學基礎減量目標邁進,以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與機遇。